魁踏网 > 历史 > 正文

​历史上的大宦官鱼朝恩

2025-01-01 21:18 来源:魁踏网 点击:

历史上的大宦官鱼朝恩

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、朋党之争、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,其中以宦官专权最为厉害。大宦官鱼朝恩在唐代宗一朝,权倾朝野,宠任无比,以宦官的身份监视军队,便是从他开始。那时元帅都得服从他的指挥,宰相也由他随意凌辱,后来,他甚至连皇帝也不大放在眼里了。

他每次奏事,必定要皇帝按照他的意见去办才肯罢休,如果朝廷有什么事没同他商量,他便大发脾气说:“天下的事情能够不听我的吗?”代宗皇帝很是不快。

他有一个养子,虽然还是一个毛孩子,已经有了官职,可毕竟年纪太小,官职还不能太高,按照当时的规定,只能穿绿色的官服,被一些同辈的人所轻视。这使鱼朝恩愤愤不平,于是他对皇帝说:“我的儿子官位太低,被人欺侮,请赐给他紫色官服。”

这种颜色的服装,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官才能穿,他的幼子自然远不够资格。可是还没等皇帝表态,早有人将紫衣捧了出来。他那养子也不待皇帝发话,便大模大样地穿了起来,完全不将皇帝放在眼里。代宗皇帝虽然愤怒已极,当时却不敢发作出来,只好勉强地笑着说:“这孩子穿紫衣真是太合适了。”

善于察言观色的宰相元载看出了皇帝的心思,认准了这是扳倒这个老对手的大好时机,便乘机将鱼朝恩种种专断不法的事情一一奏报皇帝。其实,代宗皇帝早已知道天下之人对鱼朝恩的切齿痛恨,便密令元载设法除掉他。

鱼朝恩此时手中掌握着朝廷的禁军,对自己的保卫十分严密。他每次上朝,总由禁卫军将领周皓率领百余名将士护卫着他,又命另一名同党皇甫温控制着京师附近的兵权作为外援,要对他下手真是不易。狡诈的元载采取了挖心战术,用重金将周皓、皇甫温全都收买过来。从此,鱼朝恩的种种阴谋诡计,都被皇帝及元载所掌握,而鱼朝恩自己并不知道。

接着,元载又将皇甫温调到离京师更近的凤翔县,还将京师周边的一些县份划归鱼朝恩所控制的禁军管辖。鱼朝恩为自己扩大了地盘而沾沾自喜,还以为元载对他不错,依然骄横如故。代宗皇帝对他也依然恩礼有加,鱼朝恩一点也没感到什么异常。可是,此刻铲除他的密计正在暗中安排。

三月寒食节这一天,皇帝在宫中摆下酒宴,与宴的全都是亲近贵臣,只有元载还留在自己官署中。酒宴结束之后,鱼朝恩正要走,代宗借口说要议事,将他留了下来,严厉斥责他图谋不轨。鱼朝恩十分惊异,皇帝从来不曾用这种口气同他说话,他自以为有周皓在护卫着他,便有恃无恐,态度依然是那么专横傲慢,极力为自己辩解。他哪里料得到,此时元载坐镇宰相府,控制了京城和皇宫,而身边的周皓早已是别人之人。还没等他说两句,周皓便率了几名战士将他擒下,当场将他勒死。

曾经不可一世的权宦,就这么转瞬之间完蛋了。

人们常说“利令智昏”,殊不知“权”也可以令智昏。像鱼朝恩这样的人,当权势膨胀到一定阶段,便头脑发热了,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,不只可以号令群臣,对皇帝也可以颐指气使,抖威风,发脾气了。

这种人实在愚蠢,竟然忘记自己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。皇帝既可以将权力赋予你,也可以将它收回。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汉献帝那么软弱,并不是每一个大臣都可以像曹操那样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再瘦的骆驼也比马大。曾经有那么些大臣,自以为羽翼丰满了,要同皇帝唱对台戏,结果却都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。

刘歆是西汉的大学问家。在长期校理中秘书籍的过程中,他接触到大批外人无法看到的古文经籍,从而开创了古文经学。但刘歆也因为大力倡导古文经学得罪了当权大臣,最终被迫离京。

王莽建立新朝后,十分需要树立一个新的文化权威帮助他收服人心,而刘歆正是合适的人选。王莽自称酷好古礼,便邀请刘歆设计古制的大典,建造祭祀场所。刘歆以为宣传自己学说的机会已到,便欣然应允。刘歆成了王莽政治阴谋的追随者。

后来,王莽改制造成混乱,天下一时义军四起,新朝飘飘欲坠。如此形势,朝中大臣个个自危,都在寻求自己的退路。刘歆和他的古文经学也因王莽政治的失败而成为众矢之的。

一次,大司马董忠对刘歆说:“我朝之乱,祸自一切好古,不合时宜,大人不认有罪吗?”

刘歆不料董忠当面指责,只道:“皇上有命,谁敢不从?大人如此无礼,恕在下不能奉陪了。”

刘歆下了逐客令,却见董忠自不为怪,又说:“大人涉世太深,如若皇上将此罪尽推在大人身上,大人岂不祸在旦夕?大人就不思量自保之策吗?”

刘歆心动,忙问其计。董忠见刘歆动问,这才道出真意,低声说:“大人学问高深,见识自比常人为高。眼下我朝大势已去,我们何不起事诛逆,一可自保,二可再建王朝,永享富贵。”

刘歆为董忠公开造反的言语震惊了,吓得脸色苍白,许久说不出话来。在董忠的极力劝说之下,刘歆渐渐脸色平和下来。最后他说:“大人信任于我,我自不会告之他人,请大人放心。不过此事不宜草率,时下也不是时机,且待以后再议吧。”

刘歆没有马上和董忠联手,董忠也暂将此事放下。不久,刘歆的两个儿子因受甄丰和王莽抗争的牵连,一起被杀。刘歆痛定思痛,遂和董忠谋划政变事宜。董忠和他商议之后,告诫他说:“你为人善良,此事万不可泄啊。你书生气太浓,不能随便相信别人。一旦事情决定下来,我们便马上动手,到时你不要借故推辞才好。”

刘歆满口应下,私下里却是不分对象,到处拉人入伙。有几次事情都计划好了,刘歆却临阵退缩,临时取消了行动。董忠对此十昴担心,和刘歆大吵了一架。刘歆却说:“我们力量不足,自要多找援手;准备不周,焉能贸然动手?我读书无数,这一点自比你善于策划,请你相信我好了。”

刘歆的盲目自信和他的那番举动,不仅让他过于乐观,而且终使消息走漏,丧失了行事的最好时机。王莽抢先下手,将刘歆和董忠等人一网打尽。刘歆自杀而死,董忠等人亦被一一杀害。